七月未時 作品

第一百九十七章:火石之災,唯儒道聖經顯世,凝古今先賢【求月票】

    以陣法的威力,即便最終的結果,阻擋不了火石墜下,也不過是犧牲一小部分人,再加上一個大夏京都被毀罷了。

    至少這六千萬百姓,能活下來。

    “立刻告知陛下,加快速度,疏散百姓,讓百姓快點離開,安置到五百里外府城之中。”

    蘇文景開口,讓人去通知永盛大帝。

    同時他起身,來到諸位大儒面前。

    “諸位。”

    “麻煩還未徹底解決,以我等之力,根本無法解決接下來的火石。”

    “需要藉助大夏所有大儒的力量。”

    “否則,大夏京都依舊保不住。”

    到了這個時候,蘇文景沒有遮遮掩掩,直接將事實告知眾人。

    聽到蘇文景開口,眾大儒其實有所猜想,畢竟蘇文景的臉色一直凝重,若有好消息,也不會如此。

    “好,文景兄放心,我立刻以儒道神通,傳信而去。”

    “集結大夏所有大儒,能否抵擋?”

    “要不要通知孔家?”

    眾大儒開口,他們無懼生死,在這一刻,只想著用一切辦法,來解決這件事情。

    “立刻通知孔家。”

    “借來聖器。”

    “有聖器在,勝算更大一些。”

    蘇文景點了點頭。

    於是乎,眾讀書人開始瘋狂修書傳信,有一位大儒,擁有的儒道神通,可以直接傳信,這是他的本命神通,眼下剛好派上巨大用處。

    如此,一封封儒道書信送出。

    各地給予響應,這些讀書人並沒有在這個時候選擇退縮。

    孔家也在第一時間給予回應,所有大儒都在陣法之中。

    孔正更是親自前往孔廟,請出聖器,解救大夏京都。

    時間一點一點流逝。

    或許是因為火石被擊碎的原因,大夏京都安靜了許多,將士們疏散百姓也比之前簡單多了。

    此時此刻。

    匈奴國。

    匈奴王注視著大夏方向,站在他這個角度,自然無法看到大夏王朝的景象,然而他面前有一處血湖,湖中倒映著大夏王朝的景象。

    “王上。”

    “此次大夏火石天災,定能攪亂大夏王朝,到時候便可趁機發兵,將邊境十二城全部奪回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中年儒士開口,一臉自信道。

    聽到這話,匈奴王臉上的笑意更是遮掩不住。

    “這一切還是多虧了先生啊。”

    “若不是先生獻計,怎可能給大夏王朝帶來如此之麻煩。”

    匈奴王笑道。

    然而中年儒士立刻搖頭。

    “王上,與我沒有太大關係,是大金王朝,扶羅王朝,還有其他一些有志之士聯手。”

    “江寧郡洪災,百姓怨魂,還有白鷺府童男童女,獻祭她們,再以大夏真龍之血,祭祀上蒼,獲天命感應,營造如此天災。”

    “否則的話,想要製造如此恐怖的天災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後者開口,在這件事情上面,沒有攬功。

    這可不是小事。

    說有傷天理,都是好話。

    這裡面涉及太多了。

    江寧郡,白鷺府,等等事情,都是匈奴國搞的鬼,準確點來說,匈奴國也只是棋子罷了,是各方勢力共同運作下,由匈奴國來做。

    完成上古祭祀,就是等到這一日。

    給予大夏王朝最恐怖的天災。

    聽著中年儒士開口,匈奴王皮笑肉不笑,而後繼續望著大夏的景象道。

    “不過,四郡之災,似乎都被顧錦年平定下來了,如若這火石之災,無法給予大夏王朝痛擊的話,那就不好了。”

    匈奴王出聲,言語當中還是帶著一些擔憂的。

    可此話一說,中年儒士立刻搖了搖頭。

    “王上。”

    “您多慮了。”

    “這四郡災情,看似被顧錦年平定下來,其實都是短暫壓制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五大天災之中,最後一道天災,才是最恐怖的地方,十七顆火石。”

    “前七顆火石,不算什麼。”

    “這後面七顆火石,才叫恐怖。”

    中年儒士信誓旦旦道。

    “蘇文景佈置陣法,讓大夏所有讀書人共同加持,本王倒是覺得,這後面七顆火石,也擋不住蘇文景。”

    匈奴王開口,他倒不是希望大夏王朝渡過難關,只是這一年來,他吃了太多虧了,所以他不想往好的地方去猜測,以免希望越大,失望也越大。

    “藉助孔家聖器,外加上顧錦年的兩件聖器,以及大夏所有讀書人,的的確確可以阻擋這七顆火石。”

    “但最後三顆火石,才是真正的重頭戲。”

    “每一顆,都可以讓大夏王朝受到重擊,當然大夏王朝有國運加持,永盛皇帝也不是泛泛之輩,第十五顆能擋下,第十六顆,拼盡全力,或許也有一線生機。”

    “但第十七顆火石,註定會讓他們絕望,這顆火石落下,可讓大夏四分之一,淪為平地,到時候便是人間煉獄,指不定大夏皇帝也會葬身於此。”

    “如若當真如此,大夏王朝將立刻崩塌,此時,王上舉兵而入,邊境十二城再度歸來。”

    “甚至可將西北二境奪回來。”

    “寧王,祁林王在這個時候,必然會入內造反,我等趁虛而入,與大夏王朝二分天下,成立匈奴王朝,到時候東荒境便是四足鼎立。”

    “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也無法說什麼。”

    對方開口,一番言論,是無比的自信,也是無比的傲然。

    聽著這樣描述未來,匈奴王臉上的笑意是愈發濃烈。

    匈奴。

    只是一個國家,如若不是有匈奴戰馬,再加上匈奴人天生善騎射,外加上身強體壯,有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各種援助。

    無非就是一個諸侯國。

    與大夏王朝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。

    身為匈奴的王,他何嘗不想再往前一步,建立匈奴王朝?得天命加持。

    未來不管如何,至少有爭的機會,不至於整日提心吊膽。

    “若當真如此,先生可為匈奴王朝第一國師也。”

    匈奴王笑著開口,直接許諾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。

    “臣,多謝王上。”

    後者大喜,朝著匈奴王一拜。

    不過,匈奴王也逐漸收斂笑容,繼續開口道。

    “這些日子,仙門派人來找過本王,意圖拉攏匈奴國加入同盟會,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已經答應了,東荒境內也有不少小國答應入內。”

    “仙門修士也去了佛門,不出意外的話,佛門也會答應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認為,這同盟會,本王是同意入內,還是不同意入內?”

    匈奴王開口,提起這件事情來。

    同盟會,是最近出現的東西,由東荒七大仙門聯手創建,打著東荒和平為主,共榮之說。

    匈奴國在東荒內,可是僅此三大王朝的勢力,自然而然受到邀請。

    只是他對某些條款並不是很滿意,所以暫時沒有答應下來。

    聽到這話,中年儒士瞬間明白匈奴王的意思。

    他稍稍沉默,思考一番後,這才開口。

    “王上。”

    “同盟會是仙門為抵抗大夏王朝,亦或者是說,抵抗顧錦年創建的勢力組織。”

    “大金王朝答應,是因為仙門給予大金王朝盟主一席,也給予扶羅王朝一席,佛門應當也會答應,獲得一席,外加上仙門一席,四大勢力輪番坐盟主。”

    “他們自然不會拒絕,再者仙門同意大金王朝龍米寶鈔推行,扶羅王朝根本沒得選,畢竟扶羅王朝還是仰仗大金王朝,再者能獲得一席盟主位,已經算是萬幸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可我匈奴國,不應當答應,至少要等大夏天災過去再說。”

    “若事情如臣猜想一般,匈奴國可蛻變至王朝,到時候必要佔據一席盟主之位,否則的話,這同盟會,無非是變相的諸侯聯盟,匈奴國白白成了諸侯國,這並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可若是大夏天災當真被大夏王朝撐過去了,那王上再加入也不遲,加入過後,索要各種好處,雖然沒有盟主之位,可也能獲得諸多好處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大夏王朝也不敢針對我匈奴國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是一件壞事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覺得如何?”

    這中年儒士,不愧是來自孔家,想法極其周全,使得匈奴王愈發滿意。

    “先生所言極是。”

    “本王亦是這般想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按照先生的意思來。”

    匈奴王笑著開口,他暫時沒有答應的原因,就是因為仙門不給他一個盟主席位。

    不給盟主席位,就意味著自己還是一個諸侯國,還是他們的附庸國家。

    對於野心勃勃的匈奴王來說,他自然不願意答應。

    如果大夏王朝沒有發生這種事情,他也就忍了,現在看到了希望,看到了匈奴國能成為匈奴王朝的希望,他豈能寄人籬下?

    成為別人的走狗?

    如此。

    南越郡。

    軍營帳篷內。

    一名信使正十萬火急,將京都的情況,告知魏王。

    “魏王殿下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有旨,一定讓要天命侯趕往京都。”

    “天外火石,已鎖定京都,侯爺不去,只怕要出大事啊。”

    信使開口,顯得萬分焦急。

    聽到這話,魏王臉色不由顯得無比凝重,因為帳篷內,顧錦年還處於昏死狀態,他檢查過,問題不大,人是沒事,可因為透支法力,需要好好休息。

    而且也喚不醒顧錦年。

    此時,御醫從顧錦年床榻上起身,來到魏王面前。

    “魏王殿下。”

    “侯爺透支法力,幾乎枯敗,如若不是侯爺體魄強大,換做是常人,不死也要折壽五十年。”

    “眼下侯爺正處於深度休養,傷到了元神,如若強行喚醒的話,會留下無法恢復的傷勢。”

    御醫開口,這是他仔細檢查後的結果。

    聽到這話,魏王不由皺緊眉頭。

    “錦年多久可以醒來?”

    “回王爺,至少得休養七日,提早一日醒來,都很麻煩。”

    後者開口,給出了一個時間。

    “七天?”

    聽到這個回答,魏王神色更加凝重了,京都如今正遭遇最後的大難,顧錦年又昏死過去。

    這還真是難上加難啊。

    猶豫片刻。

    當即,魏王做出了選擇。

    “來人,備車,本王親自護送錦年。”

    魏王開口。

    不管如何,他要帶顧錦年去大夏京都,若當真到了緊要關頭,他會強行喚醒顧錦年的。

    沒有辦法,雖然這樣做對顧錦年有些不公平,可到了這一步,他也沒什麼辦法了。

    如此。

    馬車備好。

    幾乎沒有任何遲疑,直接朝著大夏京都火速趕往。

    而此時此刻。

    大夏京都。

    七個半時辰內。

    整個京都百姓,也徹底被疏散離開了,朝著京都四方府城趕去。

    而且因為京都的變動,京都周圍三百里內所有的府城百姓都逃出來了,畢竟誰也不知道這火石到底會不會落下來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這火石會不會砸傷他們。

    防恐萬一。

    百姓們只能選擇背井離鄉,若沒有事情發生,那就回來,若有事發生,那也不虧。

    而大夏京都。

    七顆新的火石再度出現。

    這一次。

    新出現的火石,遠遠比之前要更大。

    而且速度也快了許多。

    一種難以言說的壓迫感襲來。

    火石大一點,威力都是倍增,這比之前的火石大了一倍,一些正在趕路的百姓,看到此等情景後,再一次引來了恐慌。

    但好在的是,外面是官道山路,踐踏事件基本上不可能發生。

    “諸位。”

    “隨我一同抵擋火石。”

    蘇文景的吼聲,響徹整個京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