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未時 作品

第一百一十二章:天地有正氣,雜然賦流形!正氣歌出,舉世驚

    “前輩,有什麼需要晚輩幫忙的,請前輩儘管開口。”

    蘇懷玉很老實,沒有任何嘴硬,也沒有任何反抗。

    “你小子不錯,是我見過最老實的人。”

    老者開口,他雞皮鶴髮,但並不亮眼,走在人群當中,很容易被人無視。

    “前輩過譽了。”

    蘇懷玉一本正經。

    “老夫要你做一件事情。”

    老者開口,想問一件事情。

    “請前輩放心,一定沒有,晚輩以前就是刑部的,刑部最強的,也僅僅只是準武王境,前輩完全可以大開殺戒,不要緊的。”

    只是不等老者說完,蘇懷玉便直接出聲,讓對方安心。

    然而,後者搖了搖頭。

    “即便是有絕世強者又能如何?”

    “老夫隻手可滅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讓你將大夏京都的地圖畫出來,幾日後,我要劫法場,救我徒弟。”

    “有地圖最好,可以省去點麻煩。”

    老者很淡然,對大夏絕世高手,絲毫不在乎。

    一聽這話,蘇懷玉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,他猜到老者是誰了。

    魔道絕世強者。

    “前輩果然英勇。”

    “晚輩立刻準備。”

    蘇懷玉不囉嗦,也不過問細節,反正要我做啥我就做啥。

    一點都不含糊。

    “好,這件事情辦好了,老夫會給你好處的。”

    後者點了點頭,同時也有些驚訝蘇懷玉的表現。

    就......很配合。

    “不。”

    “前輩不殺晚輩,已經算是最大的好處。”

    “晚輩並非貪婪之人,見好就收,多謝前輩。”

    蘇懷玉連忙搖了搖頭,拿捏的剛剛好,不敢越雷池半點。

    “沒想到小小一個大夏京都,居然有兩個聰明人。”

    “可惜,你不是仙靈根,否則的話,老夫願意收你為徒。”

    老者有些讚歎,這蘇懷玉當真符合他的脾氣。

    聽到這話,蘇懷玉訕笑一聲,緊接著不由問道。

    “前輩,仙魔兩道的強者,您都殺完了嗎?”

    蘇懷玉好奇問道。

    “還沒。”

    “這不是老夫愛徒要被斬了嗎?”

    “只能先過來帶他離開,回過頭將他送去森魔古殿歷練一番,我順手將仙魔二道的強者殺光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有幾個比較棘手,居然半隻腳踏入了第七境,好在老夫比他們快了一步,不然的話,還真不一定能殺光。”

    對方開口,無意之間透露出一個驚天消息。

    踏入第七境?

    蘇懷玉眼中露出震撼之色。

    要知道,鎮國公也不過是第五境的強者,眼前這人居然就已經踏入了第七境?

    當然,對方沒有說全,畢竟只是快了一步,也有可能是準第七境。

    但無論是什麼。

    乃絕世也。

    “前輩果然厲害,那晚輩現在去繪製地圖,不過晚輩怎麼給您?”

    蘇懷玉詢問道。

    “我會去找你的。”

    “問斬之前給我即可。”

    老者開口,說完此話,便消失在了原地。

    而蘇懷玉也長長吐了口氣。

    好險。

    不過鬆了口氣後,蘇懷玉也沒有廢話,立刻去繪製地圖。

    倒不是因為救顧錦年,而是這魔道強者,性格古怪,萬一拖了時間,心情不佳,把自己殺了,那才是倒了血黴。

    回頭顧錦年沒死,自己沒了,蘇懷玉也不願意。

    如此。

    深夜。

    蘇懷玉將地圖繪製完成,為了補充細節,蘇懷玉更是親自去看了看,確保沒有問題後,便靜等前輩上門了。

    外界的紛紛擾擾,顯得喧鬧無比。

    而牢中。

    顧錦年卻已經進入了忘我之地。

    四天來。

    他心情平靜,在牢中悟道。

    前兩天還會進食點東西,可後面兩天就滴水不進了,倒也不是潛心入學,主要是秘製醬油沒了,米粥有些難以下嚥。

    有些後悔,但更能讓自己安心悟道。

    這幾天來,顧錦年腦海當中,都是在回憶以往種種。

    他在反省,也在思考。

    反省自己的過錯。

    思考自己的不足。

    江寧郡,匈奴和親,江陵郡。

    這三件事情,最大的過錯,在於自己的經驗不足,雖然自己乃是大夏權貴,雖然自己可以任性一把,可很多人要為自己的任性負責。

    “我過於優柔寡斷,做事依舊不夠謹慎,”

    “王兄失蹤,必然已經有人察覺,可我義無反顧前往白鷺府,是自投羅網。”

    “那婦人向我求情,我優柔寡斷,沒有在關鍵時刻,做關鍵之事,倘若重回那日,應當直接將許平斬殺,再去調兵,應當為上佳。”

    “我糾結細節,關鍵時刻,沒有挺身而出,雖亡羊補牢,可錯便是錯。”

    “倘若此劫渡過,我應當殺伐果斷,不可拘於小節,任何事情也應當面面俱全,做到滴水不漏。”

    顧錦年心中自語。

    他認真反省著自己。

    過錯於優柔寡斷,做事不謹慎,這是他意識到的錯誤。

    而不足之地,則在於權力。

    “世子也好。”

    “權貴也罷。”

    “終究無有官職,無有權力,假借聖旨,雖可圓一時之謊,卻給國家帶來麻煩,給朝堂帶來麻煩。”

    “若我有官職,再臨白鷺府,即便百般刁難,也有足夠話語權,那時該殺就殺,無人可擋。”

    “尊嚴只在刀刃之上。”

    “無有官職,寸步難行。”

    這是顧錦年的不足之地。

    自己沒有官職,自然而然,從一開始陷入了被動,私自調兵,化為主動,可那個時候已經是在亡羊補牢。

    故而,自己必須要快點入朝為官,掌握權力,往後再遇到這種事情,就不會陷入下風。

    反省與思考過後。

    顧錦年從而又思考另外一件事情。

    這件事情,看似是官員隱瞞不報,看似是有人在幕後搞鬼,可有一股力量,卻消失的無影無蹤。

    這股力量,便是儒者。

    讀書人,應當有正義在身。

    即便無有官職,百姓之苦,他們也應當看得見,可卻沒有一個人給予援手。

    原因無他。

    他們不想得罪官員,免得影響自己的仕途。

    對於普通人來說,這點無可厚非。

    但對於讀書人來說,這就是錯的。

    孟子曰,吾善養浩然正氣。

    這浩然正氣,便是天地之間的一種正氣。

    若讀書人無浩然正氣,怎可稱之為讀書人?

    倘若,兩年之前,便有讀書人挺身而出,那麼事情會如此嚴重嗎?

    答案顯然是不會的。

    白鷺府,只是一個小小的府城,可這件事情,卻也能看到天下儒者的本質。

    等事情發生之後,讀書人再來辱罵,又有何用?

    不秉持內心,如何能稱得上讀書人?

    張口百姓。

    閉口百姓。

    到頭來呢?

    還不是虛偽無比。

    這件事情,顧錦年想了很久。

    一直到第七天。

    這一日。

    是顧錦年問斬之日。

    牢頭走來,也感到不可思議,他們本以為這過程當中會有旨意,釋放顧錦年。

    卻沒想到,直至這一刻,都沒有任何旨意。

    刑部已經派人過來,押送顧錦年去刑場。

    只是,即便如此,牢頭都沒有半點怠慢,客客氣氣將顧錦年請出。

    顧錦年很慷慨。

    他沒有絲毫畏懼,隨著牢頭走出大獄。

    可內心,顧錦年卻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情。

    踏出大獄。

    一眼望去,有許多人在送行,也有不少人帶著其他心思。

    囚車就在不遠處。

    刑部的人,也無比恭敬,根本不敢有半點怠慢。

    遠處,王富貴等人眼中含淚,他們沒想到,事情會如此嚴重。

    七天來,百姓寫聯名冊嗎,卻遭到八王反對。

    七天來,多少股勢力參與此事,其目的就是為了救下顧錦年。

    可結果,朝堂之上,沒有任何反應。

    刑部也沒有做任何批改。

    一時之間,他們終於慌了,也終於怕了。

    從一開始認為,顧錦年一定會安然無恙。

    再到今日,所有人都慌了。

    再有三個時辰。

    顧錦年就要被問斬。

    三個時辰,只怕是來不及了啊。

    雲柔仙子與瑤池仙子站在不遠處,她們二人面色平靜,可心中也有了其他想法。

    倘若到了最關鍵一步,還是無力迴天,她們會劫法場。

    準確點來說,是她們身後的人,會來強行劫法場。

    可就在此時。

    一道聲音忽然響起。

    “看,那是魏閒公公。”

    “有聖旨,有聖旨。”

    “聖旨來了。”

    一道道聲音響起,剎那間,京都百姓不由將目光看去。

    的確。

    不遠處,魏閒馬不停蹄的跑來,手中緊握一張聖旨。

    這一刻,所有百姓笑了。

    認為這必然是赦免顧錦年的聖旨。

    可當魏閒出現,宣讀聖旨後,百姓們再度沉默。

    “陛下有旨。”

    “顧錦年救百姓於水火之中,此乃天之功勞,但因亂其國法,法不容情,維持問斬。”

    “但因顧錦年之功勞,願為其修建文宮,塑功德身,立聖碑。”

    “由顧錦年於石碑題字,往後供天下萬民瞻仰。”

    他的聲音響起。

    讓無數百姓沉默。

    而後,滿是失望。

    本以為是赦免聖旨,可沒想到,居然是這樣的聖旨。

    而且通過聖旨可以得知,顧錦年真的要被問斬。

    都已經準備好修建宮殿,立石碑之舉。

    這不是必死嗎?

    很快,石碑被運了過來。

    由顧錦年碑上題文,供後世人瞻仰。

    當然,無須直接在碑上刻字,魏閒已經準備好了紙張筆墨,寫完之後,會有工匠刻印上去。

    同時,魏閒的聲音,也傳入顧錦年耳中。

    “世子殿下。”

    “這是您最後的機會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讓奴婢轉告您一聲。”

    “已經做好萬全之策,可保世子無恙。”

    他傳音道。

    告知顧錦年具體情況。

    聽到這話。

    顧錦年內心毫無波瀾。

    沒有什麼喜悅。

    也沒有什麼開心。

    而是望著石碑,沉默不語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看著,他們也十分好奇,顧錦年這是要做什麼。

    大約半個時辰後。

    突兀間。

    顧錦年凝聚才氣,以才氣化筆,在石碑之上刻字。

    將這幾日的感悟,一一寫上。

    【餘囚北庭,坐一土室】

    【室廣八尺,深刻四尋】

    文字出現,引來無數觀望。

    這文章看起來沒有什麼特殊性,若說文采,尋常儒者都能作出。

    若說情感,無非是將這幾日的情況寫出。

    但所有人還是直勾勾的看著。

    因為他們知道。

    顧錦年寫的東西,就沒有讓人失望。

    皇宮當中,永盛大帝也顯得無比緊張,他雖然做好了萬全之策,可還是希望顧錦年能靠自己解救。

    否則的話,會有新的麻煩。

    刑部大獄外。

    洋洋灑灑三四百字寫完。

    卻沒有任何影響,沒有異象,也沒有光芒,讓人的心情,愈發沉重。

    可就在此時。

    顧錦年將開篇最後一段緩緩寫出。

    【況浩然者,乃天地之正氣也,作正氣歌一首】

    隨著開篇最後一段寫完。

    顧錦年閉上了眼睛。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氣。

    往事種種遭遇,再加上牢中悟道所有感想,也在這一刻爆發出來了。

    江寧郡也好。

    匈奴國也好。

    白鷺府也罷。

    或有天災,但更多的是人禍。

    百姓的身後,不僅僅只有朝廷,應當更有一些有志之士。

    應當更有一些真正的讀書人。

    而今日,他便要重塑讀書人之風骨。

    “吾為顧錦年。”

    “今日,作正氣歌一首。”

    “為儒道正心。”

    剎那間。

    顧錦年的聲音響起。

    響徹整個京都。

    很快,一行字出現在石碑之上。

    【天地有正氣,雜然賦流形】

    文字出現。

    剎那間。

    天地大變。

    大夜襲來,彷彿永夜降臨。

    而這一次。

    已經不是影響一個京都了。

    而是.......整個大夏王朝。

    尤其是曲府。

    平靜的曲府孔家。

    在這一刻。

    開始劇烈搖晃。

    有孔家大儒驚愕,而後一道驚呼聲炸響。

    “孔聖聖像震動了。”

    “有人寫出不朽聖章。”

    聲音響起。

    一片譁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