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橋頭 作品

第八十一章 抗政、勢敵(三)

    晏溫道:“這是你不知聖賢的道理了。國朝開闢天下,政制與前朝頗有差異,且民少兵弱,不比安坐在此的我們更為艱難?最後終成大業,安定浮動之人心。今日天下太平,尚有柳丞相這樣的強悍人物坐鎮,縱他有萬千個貪官酷吏,也不得不聽從朝廷的安排!”

    洪立慎不知如何是好,李文守便代他說道:“此千古難改之制度,一朝一夕絕對不能成功。”

    晏良聽得煩了,站起身直招手道:“二位大人怎麼這般愚直?你們如想坐視著鈕遠的勢力做大,就走出去;若不想,就老實聽我兄長的吩咐!”

    “晏寺卿!”晏溫連砸了幾下桌子,面色通紅,“這裡是中書省,說話放尊重些,少在這兒胡說八道!還有,我們正論著公事,這裡可沒有你的兄長!”

    晏良只好收住脾氣,喃喃說道:“是,晏參政……”

    洪、李二人被這陣勢嚇呆了,而後者仍然裝著一副從容的姿態。

    “晏寺卿衝撞了二位,實在抱歉,但我的心思一直不會動搖,決心已經下定了,要回頭已經不可能了。二位如若不願趟這渾水,離開便是,我再找他人商議,總會有一個答應的。放心,本官並不覺麻煩。”

    洪立慎經過一番察言觀色,明白先前的誓言已經使自己下不來臺了,開弓沒有回頭箭,他只好毅然答覆:“下官早已豁然開朗,願同晏相共行新政!”

    李文守見他心意已決,便不得不跟著附和了一句:“下屬贊同洪副參政!”

    晏溫大喜,走下臺階,分別向他們作了一個深揖,二人惶恐阻攔,不敢受禮。

    “具體實施的方略我已想好,即先通過詔書曉諭地方官府,勸他們出資辦學,鼓勵百姓入塾讀書;待時日一過,觀各省表現如何,再酌情派遣監學官,以監其執行力度,助之促成辦學之業。若有不服命令者,則速以‘抗旨不遵’為由,捉拿回京。如此一來,由寬至嚴,必使諸官信心存恐懼,爭先推行,諸位以為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