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橋頭 作品

第七十一章 疑近、防側(二)

    “下官不覺有何辛苦之處。”葉永甲躬身謝道。

    “唉,你和旁人不同,你在我這兒效力揹負了不少罵名,因為以前那些事……”柳鎮年雙手握住他的臂膀,眼裡泛著淚光,像看自家孩子般看著他,“如今因我一意孤行,不曾料及這麼多的變故,險些送了廷龍的性命,實在愧疚……”說罷,握得更加重了,氣息竟有些更咽。

    葉永甲也曾經歷過無數的風浪,如今見他如此模樣,反倒頗覺費解,只好順著他的意思說道:“恩公,此事已然平息,可不必為之感懷。”

    “沒錯,沒錯……”柳鎮年點著頭,用袖子擦去了淚,便偕他兩個進帳說話。

    “這事小人也覺得十分奇怪,”蔡賢卿聽柳鎮年講了沉船一事,不禁說道,“不知二位談話,小人能否多嘴。”

    “你為廷龍之智囊,本相正要垂問,但說無妨。”

    “那所謂帶有御印的信,還有幾個知曉內情的兵士,皆在一條船上,竟全部葬身於海中,豈不可疑?想必有人行殺人滅口之舉,或未可知呀。”

    “本官也是這麼想,”柳鎮年道,“我看陛下絕無可能摻和進去。但這邊防軍士又都不是蠢人,御印與一般印章全然不同,長什麼樣子,不會不知道的。極有可能……是陛下身邊的大臣,藉機和賊人串通一氣,欲使我斃命在這朱高山。”

    “誰?”葉永甲問。

    柳鎮年鬱悶地捋著鬍鬚,良久方道:“我不清楚,不會輕易下決斷。”

    “柳相,茲事重大,可不必在此苦想。奉相等一班僚屬尚在萊州,不如先使陛下移駕萊州,慢慢合計,亦不失為妙法。”蔡賢卿只好先替他作個穩妥的打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