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橋頭 作品

第六十五章 泣冢、正籍(三)

    立慎等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之處,紛紛點頭:“我等惟有奉命。”

    柳鎮年把蓋了大印的奏書呈了上去,先經監國太子閱過,見並無問題,便交到皇帝手裡,命太尉桂輔草詔,交小太監到兵部宣讀。

    時介文武在衙門裡午睡未起,忽被敲門聲驚了起來,問之書辦,說是皇帝降旨來除拜官員。他暗尋思:‘我兵部裡的人都幹得好好的,也沒道理再添個新人。陛下此是何故?’

    介文武帶著困惑,急急忙忙穿上了官服,挺著肥碩的身軀,費力地跑去開了門。

    “介文武,聽旨!”那太監也不打聲招呼,直直地走進來,眼一瞥,說道。

    “臣聽旨。”

    “詔曰:近來立相之議,忠奸紛沓,朕幾不能目明。幸一二大臣以社稷為慮,匡清朝野,其心可嘉。今蔡賢卿存撫大臣,有功於世,特拜為兵部主事,想爾知悉。”

    “接旨吧。”那小太監頓頓嗓子,說道。

    但介文武卻紋絲不動,只有撐著地的雙手不停發抖,半天沒有句迴音。

    “怎麼!不接旨?”小太監喝斥道。

    介文武慢慢抬頭,但見其嘴唇發紫:“下官……下官並非不接皇上的旨意,只是……有難言之隱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

    “實不相瞞,這蔡賢卿乃是一介戲子,本屬賤籍,怎可授予官職?朝廷縱有獎才之心,也不可如此疏忽,公違制度啊……”介文武抹了額頭上一把汗下來,袖子都溼透了。

    “可這是天子成命,我怎能收回?”小太監也略顯緊張了,“我不管這些,咱家做不了主……你還是先領旨吧。”

    介文武只好咬咬牙,拿下這封詔書,供在桌案之上,磕了三個響頭。

    “我雖領旨,然不可就叫蔡賢卿過來辦差,”介文武又與那小太監道,“你速速去稟聖上,想個主意……我這裡不能拖延太久,千萬,千萬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