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橋頭 作品

第三十七章 情危、病決(一)

    “您如何知曉?”

    夏元龍道:“我聽許多人跟我說,王鹽課薦選了他們,還都想著何時報答呢。”

    不及王鎮圭開口,他又說:“不過倒有幾個推薦你的。你就當了罷。”

    王鎮圭慢慢站起,後朝他一欠身:“謝院長提拔。”

    這薦選沸沸揚揚,鬧了十餘天,方告終了。副院長最終是朱澈來當,那七個參事為經歷司知事宋章、蘇州府教授姚效古、蘇州鹽課王鎮圭,餘下更有四人,不必多加闡述。

    夏元龍藉此又說:“職分各定,實為善事。然吾之未結者,尚有方略未立。若皆似無頭蒼蠅一般,今日趨西,明日趨東,改革則淪入空談。於今之計,依夏某看法,內當鑽究律令,為《行要》補缺,以正官府之策;外當廣納民意,為民請命,使書院能衡官府,早使書院制度之成形。此番內外俱進,方保無虞!”

    言罷,朱澈見眾人心情激動,不免在心底感嘆一句:書院要變天了。

    這變天果然迅速,僅到了正月,蘇州的思和書院已與南京別無二致了。夏元龍欣然地看著自己打造的這像塊鐵一般的書院,經過如此艱辛的折騰,突然意識到自己該回南京了。

    他的臉上的皺紋一直緊巴巴的,一刻未曾放鬆過,如今稍加歇息,整頓一番,還得有要事去辦。

    這是他身為院長的最後一夜。夏元龍點支燭火,坐在桌前,用銅鏡一照,兩鬢開始泛白了。他從腦後揪出一根頭髮,白的慘淡,沒有半些鮮豔的光澤。他嘆口氣,把頭髮在手裡扯了扯,還納悶自己怎地悄然長出這些白髮出來。

    不過相比而言,更納悶的是,衛懷在這一個月內不曾寄一張信過來,讓他擔憂起南京的近況了。

    突然門被人敲響了。

    “進來。”他扔下那根頭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