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橋頭 作品

第十一章 誅吏、免督(四)

    正讀信的這位河南行省的巡撫姓方,儘管此人於本書不甚要緊,可也有必要一言方巡撫是何人物。方巡撫本是朝中樞密院的樞密副使,後因柳鎮年入朝參政,需在軍事上有力地掌控京師,便排擠了非是黨羽的方巡撫,因方巡撫是一方顯族,且政績斐然,故雖逐出朝廷,亦能任職地方大員。

    方巡撫本來便對盧德光這類‘忠義’人士青睞有加,尤其他還自始至終抗爭柳黨,給方巡撫添了不少好印象。他便即刻令按察使攜帶軍兵,乘馬車趕往陳州,以察案情。

    不到三日,按察使入境的消息已佈滿淮寧的大街小巷,百姓們一望天相,真可道風雲突變。

    盧德光則在加緊的準備證據,以圖一舉扳倒袁倫。證據無非三樣:一是匕首,以證袁倫指派殺人;二是那份仵作遞的呈子,以證王伯一為陳書吏勒殺;三是陳書吏寫給省裡的那封信,以證袁倫私扣狀告,知此信於己不利,方差刺客殺人。

    整理畢後,知府又依黎用的說法,將調陳書吏進籌事房的那份文書亦包在內,意在證明袁倫干涉知府行事之權,好給他罪加一等。

    為了令證據不致丟失,盧德光自然要找一位可靠的官員加以保護,那隻能是葉永甲了。盧德光吩咐黎用將證據送到同知府衙,葉永甲為藏得隱秘,故命寇中將證據文書塞到書房櫃子最下面一層,用書壓住。

    盧德光則又派人先往按察使所在之地,重兵圍護,以防不測。

    待按察使趕到的那一天,盧德光列了幾里的隊,親率大小官僚拜迎按察,摩肩接踵,卻只有一人未到。

    按察使還沒發現。他輕輕拽著步子,走至盧德光跟前。第一句話先問:

    “袁倫現在何處?”

    盧德光一低頭:“稟大人,袁倫現被幽禁在都督廳,等按察大人升堂後,即喚他出來。”

    “這樣便好。”按察使緩緩看向左右,“同知在哪?怎麼沒和你一併來迎?”

    “他在同知衙門整理那些證據,升堂了我立馬把他叫出來。”盧德光回答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