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橋頭 作品

第八章 止險、牽掣(一)

    鹽商不出意外地將鹽送至淮寧,盧德光見突然轉了陸運,便明白有人在其中作梗,而唯一有這念頭的,只有都督廳的袁倫。至於葉通判是如何知道的,及如何順利解決的,卻不得而知。因此內心泛起了小些的波瀾,這波瀾對葉永甲來說亦不知孰好孰壞。

    鹽船的大劫算是躲過了,但盧德光倒還關心著胥吏改革的成效,遂留了同知代為政事,自己往來各州縣巡察情況。

    不得不說這是個太大的疏忽。陳書吏本就為失了大權而耿耿於懷,今見知府出城,乃有了操作的空間。

    他因看著籌事房直屬知府統轄,政事亦多得參與,便請了袁倫出馬,使他寫了封信,交到同知面前。

    “陳州都督廳都督袁倫特拜。”同知唸完信,抬頭看見陳書吏趾高氣揚的樣子,氣得心中生火,恨不得當場殺了他;但畢竟是都督廳派的人,不免低聲下氣地道:“官員遷調須得一紙公文,我又不是盧大人,怎麼調您去籌事房?”

    “你們做大官的,難道沒這種本事?你拿個主意。”陳書吏如同命令人的口氣。

    “主意是有,可您也不能讓我冒著丟官的風險去辦呀。”同知為難地道。

    “找個頂鍋的不就成了?就讓那個通判起草文書,你身為長官,他怎麼也違抗不了你的命令吧?”

    “這……”

    “那個通判年紀輕輕、不諳吏道,你總不會怕他吧?”

    “哪裡的話。我現在便和您去找他,如何?”同知不想和他再多糾纏,不想聽他發出的聒噪音,遂利索地同意下來。

    二人行至知府衙門。通判坐在議事房裡辦公事,見同知儀表威肅地走來,身後跟著陳書吏。葉永甲忙將公文疊在一旁,起身作揖,也向陳書吏一揖。

    “葉通判,你寫個文書,調這位陳書吏去籌事房去。”同知吩咐道。

    他見同知開宗明義,便笑道:“在下這就寫。”

    葉永甲抽出一張白淨的紙,拿起筆,不緊不慢地寫;同知就坐在旁邊和書吏吃著茶,書吏倒輕鬆,和他有說有笑。